通關後香港中小企見曙光,營商指數升至46.7!

反映香港中小企營業狀況的指數回升。

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公布今年首季「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」(渣打中小企指數)調查結果,本季指數回升2.5至46.7。

雖仍低於50中性水平,但反映逐步通關及放寬社交距離等措施,為香港中小企迎來曙光。

五大分項指數四項錄反彈

調查結果顯示,五大分項指數中除「盈利表現」下跌0.1至38.8外,其他四項均錄得反彈,「環球經濟」升14.4至47,升幅最明顯,反映中小企對外圍經濟憂慮減退。

「營業狀況」上升3.2至44,「招聘意向」升0.5至51.7,「投資意向」增加1.4至50.1;分行業看,金融及保險業、建造業,以及社會及個人服務業錄得前三位升幅。

本季綜合營商行業指數方面,十一大行業中,除了「運輸、倉庫及速遞服務業」跌1.7,以及「住宿及膳食服務業」輕微下跌0.3,其餘九個行業均錄得升幅,其中「製造業」升3.1、「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」升2.9及「零售業」升1.2。

24%中小企擬大灣區拓業務

有關香港中小企業對於將業務拓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看法,在受訪的中小企業中—

有24%表示,因爲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,已經或者考慮將業務進一步拓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。其中,

35%表示對大灣區的規劃或政策措施有所了解。 逾四成表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營業額佔其總營業額五成以上

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(左)表示,調查結果反映,由於市場規模更大,成本較香港及其他地方低,以及有更多商業夥伴等原因,大灣區內地城市能夠吸引香港中小企拓展業務。

黎少斌續說,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有銷售業務的香港中小企中,超過四成更表示大灣區內地城市營業額佔總營業額一半或以上,反映大灣區商機龐大。

渣打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(右)表示,香港去年第四季復辦多場國際盛事活動,為復常邁出重要一步,調查顯示不少中小企預計會增加本季投資額,反映商界正逐步重拾投資信心,為與内地全面通關作準備。

該指數調查於去年12月進行,調查了822家本地中小企業。

转载自: “香港商報” 公众号

原文發表于:2023-02-01